齐民要术

腌!解码古人的保鲜智慧

一夜北风紧,梧桐叶纷落,南京城在一场寒潮中仿佛瞬间入冬。距离小雪节气还有不到一周,菜场里的长梗白菜已堆成小山,老城南的巷弄里,不少人家的阳台上陆续搬出尘封的陶缸、陶罐,准备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冬藏仪式。

古人 腌菜 干菜 齐民要术 葵菜 2025-11-18 12:22  1

草木灰:被时光淬炼的田园瑰宝

清晨,柔和的阳光轻洒在菜园里,一位老农缓缓走向灶膛,他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灰烬轻轻捧起,那动作虔诚得如同在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。随后,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菜畦,将手中的灰烬均匀地撒向土地。在他那布满老茧却又无比灵巧的手中,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灰烬,正悄然开启一场化腐

田园 灰烬 作物 齐民要术 草木灰 2025-10-13 17:30  3

八月二十晴天VS雨天:一日之差能改变一整年收成都是真的!

今天是农历八月二十,老辈人总会提一句“最怕八月二十雨”。这不是迷信,而是长期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:这天若连阴雨,可能影响秋收和冬季作物的越冬,农村里会格外紧张。古籍如《荆楚岁时记》《齐民要术》也有记载,民间谚语在各地流传多年,现代气象部门和地方农业站在每年

成都 晴天 连阴雨 齐民要术 雨天 2025-10-11 12:15  2

“不怕八月二十晴,就怕八月二十雨”,明日八月二十,有何说法?

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间,农历八月二十到来了,这天可是有些不一般,因为这天是十二建星中的平日。平日源古人的“十二值日”体系,以“建、除、满、平、定、执、成、收、破、危、开、闭”十二字循环标记每日吉凶,其中“平”日强调平衡与稳定,预示着这天适合按部就班,不适宜进行重

齐民要术 冬小麦 麦种 寒露 霜冻灾害 2025-10-11 09:47  2

麦子不是饲料,是文明

一块甲骨文刻着“黍稷稻粱”,是三千年前的餐桌密码;一碗河南烩面飘香百年,是土地与匠心的味觉传承;一份预制菜风靡全国,却让“家乡味道”变成流水线上的标准品。当“舌尖上的中国”遇上“工业化餐饮”,我们不禁要问:农耕文明,还能在现代餐饮中“活”下来吗?

河南 饲料 冬至 齐民要术 乡村人口 2025-10-04 02:32  1

《齐民要术》为何被称作“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”?

北魏时,贾思勰撰写的《齐民要术》,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著作,可谓“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”。何为齐民?古代有“编户齐民”的制度,将各户人口姓名、年龄、籍贯等信息登记,编成户籍。曹魏时代的学者如淳说,“齐,等也,无有贵贱,谓之齐民,若今言平民矣”。编户齐

农业 古代 中国古代 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 2025-09-23 15:13  4

农书里的齐鲁“丰”景

“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”,即西汉氾胜之的《氾胜之书》、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、元代王祯的《王祯农书》、明代徐光启的《农政全书》,是中国古代众多农书的伟大代表,记录了农学思想的演进、农业技术的发展等内容,与人民的生产、生活息息相关。这四大农书中,有三部是山东人所著

齐鲁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王祯 农书 2025-09-23 08:13  4

从《诗经》种到餐桌:被遗忘的&

"七月烹葵及菽"——《诗经》里这句两千多年前的记载,说的正是如今少见的冬葵。在北魏《齐民要术》里,它被列为蔬菜第一篇,称作"百菜之主";汉代的菜园子里,它是家家户户的必备;直到明代,李时珍还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惋惜:"古人种为常食,今种之者颇鲜。"

诗经 齐民要术 种子休眠 冬葵 紫茎 2025-09-15 22:00  7